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我国人均每日睡眠7.06小时 主动熬夜现象较为普遍

2022-03-21 小编 【 字体: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中国主题是:良好睡眠,健康同行。该主题意在揭示睡眠与身体健康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3月18日发布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我国民众睡眠时长不足,每天平均睡眠时长为7.06小时;超过8个小时的比例仅为7.97%。

该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学所联合喜临门睡眠研究院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报告指出,2021年平均7.06小时的睡眠时长,短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7.61小时。

现状

10年间人均睡眠时长减近1.5小时

报告指出,纵观从2012年到2021年十年间的睡眠情况,相比十年前,如今,我国人均入睡时间晚了两个多小时,起床时间晚了37分钟,睡眠时长少了近1.5小时。

报告指出,影响睡眠时长的因素分别是看手机或上网导致睡眠拖延,工作或学习时间长挤占了睡眠时间,以及失眠等睡眠障碍的影响。其中,睡眠拖延这一主动熬夜的现象在当今社会中十分普遍,尤其是在当代年轻人中更为流行。

原因

1 手机使用影响睡眠

报告指出,年轻人不受控制的手机使用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睡眠质量,每日手机使用时长超过2小时会导致睡眠障碍。

例如,报告显示,有27.52%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总是”睡得比自己预想的晚,26.80%的大学生“有时”睡得比自己预想的晚,而只有6.41%的大学生几乎从不拖延睡眠时间。大学生对智能手机使用率过高,成为拖延大学生睡眠时间、影响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76%的大学生在睡觉前从不看手机,其余的大学生都会在睡前有看手机的行为,其中61.53%的大学生每天睡觉前都会看手机。由此可见,许多大学生都对手机产生依赖,导致睡觉过晚。

2 失眠等睡眠障碍影响增多

失眠等睡眠障碍也是影响睡眠时长的一个因素。中青年群体的失眠频率没有明显差异,但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因失眠影响睡眠的问题最为突出,而且不合理的睡眠习惯最多。

3 工作或学习挤占睡眠

影响睡眠时长的另一个因素是工作或学习时长挤占了睡眠时间,这一点在中青年群体中非常突出。

报告指出,20~29岁的青年群体,每天平均睡眠时长为7.18小时,每天平均工作或学习时长为8.04小时,工作或学习时长基本正常,但睡眠时长短于这个年纪所需的睡眠时间。

30~39岁的群体,每天平均睡眠时长为7.06小时,每天平均工作或学习时长为8.43小时;40~49岁群体的每天平均睡眠时长更短,为6.75小时,他们每天工作或学习时长更长,平均为8.49小时。超时工作在一些职业群体中普遍存在,生产工人每天工作或学习时长最长,平均为8.69小时,专业技术人员每天平均工作或学习时长为8.22小时。

焦点

“双减”后有的学生以娱乐代替学习,仍然晚睡

3月17日中国睡眠研究会等联合推出《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被调查的高中生平均睡眠仅6.5小时,被调查的初中生的睡眠时间平均为7.48小时,小学生为7.65小时。

教育部明确:高中生睡眠应达8小时

2021年3月,教育部发出通知,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其中明确要求: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同年7月出台“双减”政策。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从去年5月到年底,采用校园巡查、推门听课、查阅资料、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多种方式,督导“五项管理”落实情况。要督促中小学校按照责任督学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及时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及时进行通报、约谈;对违反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

随着“五项管理”的落实,到去年12月中,全国98.7%的学校建立了睡眠状况监测制度。据介绍,学生睡眠管理得到学校和家长的普遍重视,全国96.1%的小学和97.4%的初中上午开始上课时间做到“小学不早于8:20、初中不早于8:00”的规定要求,少数地区因为时差原因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的作息时间。

六成被调查中小学生睡眠时长增加

《白皮书》显示,这两项政策出台后,六成被调查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长有不同程度增加。《白皮书》显示,6~18岁被调查中小学生睡眠时长在8小时及以下的占比为67.03%,2019年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白皮书》显示该数据为62.9%,数据增加了近4%。

《白皮书》表示,六成被调查中小学生平均睡眠时长增加的同时,睡眠不足8小时的占比也在增加,说明中小学生群体睡眠时长差异在减小,但总体上仍时长不足。

不少学生将睡眠时间分配给电子产品

超六成被调查青少年用睡眠时间来玩手机、打游戏和追剧。仅有27%的被调查的青少年压缩睡眠时间来写作业、学习。该白皮书指出,说明学习压力减少后,不少学生将睡眠时间分配给了电子产品和娱乐,娱乐代替学习压力,成为青少年晚睡的首要原因。

据了解,《白皮书》对31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的市民进行了调查,回收问卷1.1万余份,有效问卷为9082份。其中,0~18岁的未成年人占比12%。《白皮书》中的小学生为年龄6~11岁,初中生为12~14岁,高中生为15~17岁。

案例

睡觉打呼噜 年仅37岁脑中风

今年37岁的朱先生睡觉时经常打呼噜。

近日,他在上班过程中突然发现左侧手脚持续性麻木乏力,经过医院诊断,朱先生被确诊为脑卒中,原因就跟打呼噜有关。

原来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不少人认为,俗称“中风”的脑卒中是老人家才会得的病,其实年轻人也时常出现中风的案例。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占我国脑卒中的69.6%-70.8%。尤其是老人家有高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饮酒过量等危险因素时,中风概率明显增大。

但是朱先生并不存在脑中风危险因素,是什么原因引起朱先生中风呢?

家属无意中提到一句话,引起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门诊神经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戴建武的注意:朱先生睡觉时经常打呼噜。

通过完善睡眠呼吸监测,戴建武最终确定导致朱先生中风的罪魁祸首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重度)。

戴建武指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疾病之一,也是引起中风的危险因素之一。但是这个危险因素往往会被患者、家属甚至医务人员所忽略。

“及早发现、诊断、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降低脑卒中发生率具有重大意义。”

经过积极治疗后,朱先生手脚麻木乏力症状终于得以好转。

中风患者存在以下情况需排查

“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对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睡眠呼吸监测。”

戴建武提醒,如果存在以下情况:打鼾、肥胖、下颌后缩、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白天嗜睡、夜尿增多等,就需进行呼吸睡眠过筛试验排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据悉,睡眠初筛仪是临床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重要“武器”。

戴建武表示,睡眠初筛仪可以通过监测鼻气流、血氧饱和度、脉率指标,并据此生成诊断报告,为中风患者或者想排查中风危险因素人群提供了无创、携带方便的呼吸睡眠过筛手段,为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降低脑卒中发生率提供更多的技术手段。

支招

你的睡眠有问题吗?三招学会自查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醒来感觉很疲惫就像没睡一样?一夜醒来很多次或者感觉一直在做梦?如果你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可能是你的睡眠出了问题。

睡眠类疾病细分共有90多种,通俗来讲可以分为三大类:睡不着、睡不醒、睡不好。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有27%的人患有睡眠类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睡眠类疾病越来越年轻化。

如何通过简单的自查判断自己的睡眠是否健康,又应怎样防治睡眠类疾病呢?量表测试、睡眠监测等医学上检查一个人是否患有睡眠类疾病的方法有很多,但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判断自己到底有没有睡眠问题,以及什么情况下该去就医。如何自查呢?

第一是入睡的时机,如果你安静放松地躺下,超过半小时还不能顺利入睡,那么你可能有失眠的问题。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类疾病之一,入睡困难、夜间多次醒来后难以再次入睡、过早醒来不能再入睡是失眠最显著的三个症状。

第二是睡眠的时长,成年人每天平均需要睡7—8小时,但个体差异化较大,有人睡的时长较短也能很好地恢复体力和精神,有人则需要比常人睡得更久。但如果睡眠时间过短,低于5小时会被认定为睡眠不足,可能是睡眠障碍的一种表现。

第三是醒来的感受,如果你睡醒后感觉非常疲惫,像是没睡一样,身体和精神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还是困得不行,那么很可能是睡眠质量出了问题。


阅读全文